您现在所在位置: 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半岛综合体育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电子信息、半岛综合体育数字时尚、绿色低碳“霸榜”深圳战新产业丨拆解深圳11区经济“细账”①

发布日期:2024-07-24 03:14 浏览次数:

  半岛综合体育【编者按】近日,随着宝安区、南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挂网,深圳11区2023年经济运行数据已全部公布。

  相比每年初发布的实时经济数据,年中面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含有更多半岛综合体育、更细分的产业数据,犹如一本经济“细账”。拆解深圳这11个区的“细账”,我们也能更好地观察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细微变化和未来走向。

  2月,在万里之外的巴黎时装周上,来自深圳福田的La Koradior拉珂蒂、YINER音儿、ELLASSAY歌力思惊喜亮相,开了中国内地时尚品牌组团进入巴黎时装周官方活动日程的先河。

  本月,深圳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最新渗透率数据——77.4%,意味着每100辆新上牌的汽车中约有77辆为新能源。

  “时尚之都”、“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这些既是深圳的新标签,也暗藏深圳产业发展的新变化。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时尚、绿色低碳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飞速发展,去年增加值增长8.8%,占GDP比重提升至41.9%。

  细分至区一级,去年有7区战新产业占GDP比重高于全市水平,分别为坪山区(60.8%)、光明区(57.8%)、南山区(55.3%)、大鹏新区(50.5%)、宝安区(49.8%)、龙岗区(45.75%)、龙华区(44.1%)。

  2022年6月,“20+8”战新与未来产业集群培育政策出台,为深圳的产业发展画下28条跑道。如今,这些跑道的拥挤程度已有明显区别。

  作为全球电子重镇,深圳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遥遥领先”并不稀奇,数字与时尚产业的增长则有些出乎意料。

  根据《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全年战新产业增加值14489.68亿元。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5717.12亿元,占比近四成,居战新产业增加值之首;数字与时尚次之,实现增加值4099.01亿元,增长18.3%。

  具体到区一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龙岗、宝安、龙华、光明4区战新产业增加值第一,数字与时尚产业则在南山、福田、罗湖、盐田4区“登顶”。

  纵观各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表现,龙岗区最为亮眼,去年实现增加值1750.57亿元,占全市超30%。

  根据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战略,电子信息产业集中于“西核”,即坂雪岗科技城、平湖北部新城、吉华北片区,定位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

  截至2021年,“西核”集聚了兆驰股份、康冠、中软国际、神舟电脑等1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拥有电子信息领域规上企业272家。

  业界常言,全球每7台智能手机就有1台“深圳造”。相对不太为人熟知的是,中国十大女装品牌深圳占6席;欧洲中高档眼镜市场2/3为“龙岗造”;中国黄金珠宝75%以上市场份额在罗湖水贝……

  近三年,深圳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势迅猛,增加值从2021年的3103.66亿元增至2022年的3327.74亿元,再到2023年突破4000亿元,三年增速分别为13%、8.8%和18.3%。

  纵观各区,南山区数字与时尚产业最为出色,去年实现增加值2370.33亿元,增长10.3%。作为科创强区,南山区的最大优势正是“科技+时尚”。

  根据《深圳市南山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南山区主要布局现代时尚产业的研发设计环节,促进时尚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时尚设计高端化发展。

  目前,南油片区已发展为中国最重要的原创设计师品牌专业市场半岛综合体育,有约3000家服装企业、超7000个商铺,其中自主原创品牌1000多家。

  同时,南山区有华强方特、环球数码等一批数字创意龙头企业,集聚了全市近4成AI企业,还落地了数字创意装备产业基金,可为“科技+时尚”提供充足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从增速上看,去年宝安区数字与时尚产业实现了91.2%的高增长,增速居各区第一,绝对值仅次于南山。

  近年来,宝安与南山的产业协同效应不断增强,数字经济等偏服务类的战新产业加速向新安、西乡、石岩等街道集聚。如今,宝安区数字创意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10月,腾讯全球总部项目——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企鹅岛”)工程的其中两个地块将完成主体建设,预计明年春节前,部分项目将入驻半岛综合体育。

  宝安区方面透露,以“企鹅岛”项目为契机,辖区将围绕腾讯构建数字创意产业生态,加快引进数字内容制作、动漫游戏、广告等领域上下游龙头企业。这意味着,宝安区不止于“工业强区”,未来还有望成为数字时尚新高地。

  同期,深圳公布新能源汽车最新渗透率数据,6月份新能源渗透率达77.4%,意味着每100辆新上牌的汽车中约有77辆为新能源,燃油车反而变成“小众”。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近年来成为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23年,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2213.58亿元,仅次于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与时尚产业,同比增长16.9%。

  纵观各区,为首的是比亚迪全球总部所在地——坪山区,2023年实现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510.85亿元,占全市23%;宝安区、南山区次之,分别实现增加值401.53亿元、299.39亿元。

  从增速看,超过一半的区绿色低碳产业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以135.2%一骑绝尘,坪山区次之,增长81%。

  2021年,比亚迪在深汕投资打造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一期工厂;2022年再加码,投资2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一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00亿元。

  在7月8日召开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大会上,比亚迪再次豪掷65亿元,与深汕完成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三期项目签约,建设电池pack线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工厂。这意味着,未来深汕的绿色低碳产业及整体GDP将进一步飞升。

  去年,光明区也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的布局,推进建设了欣旺达、科士达等4个重点储能项目,新招引中建电力、欧力普等60家储能企业。

  今年1月,光明区再与欣旺达签署新型储能产业合作协议,欣旺达计划在光明区投资建设动力电池总部及研发中试基地项目。

  除了坪山、光明、深汕等“年轻”的区,今年以来,《罗湖区打造“低碳先锋城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4年)》、罗湖区“低碳十条”等政策的发布,让老城区的绿色低碳产业也走上了快车道半岛综合体育。

  据了解,罗湖区内市级碳排放重点管控企业数量全市最少。2021年以来,罗湖区绿色低碳规上企业数量以两位数高速增长。尤其去年,国内市占率第一的欧普照明迁入罗湖,牵引智能照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罗湖集聚。

  根据罗湖区“低碳十条”,罗湖区将持续鼓励安全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优质企业落户,新迁入或新设立企业每年最高可获200万元扶持。

  “1.0版‘20+8’政策发布后,各个区布局的产业基本不低于10个,有些区还布局了一半以上,导致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非常分散半岛综合体育。”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某些区“铺量”的做法将导致要素分散,主管部门精力也有限,难以兼顾,最终可能“一个产业都没跑出来”。

  3月,深圳正式推出“20+8”政策2.0版《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其中明确,原则上每个产业集群将控制在3-5个区布局,其中细分领域较多的产业集群可适当增加布局区;每个区重点发展3-5个产业集群。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2023年各区经济“细账”发现,除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与时尚、绿色低碳“霸榜”多区战新“三强”,部分区的“三强”也有不常出现的面孔,比如海洋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去年,南山区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638.98亿元,增长2.8%,增加值居区内战新产业第三位。

  区位方面,南山区三面临海,辖区海域面积360平方公里,拥有赤湾港、蛇口港和太子湾邮轮母港等深水海港;细分产业上,南山区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占全市79%,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占70%,海洋信息服务业占62%,海洋教育占56%。

  这些构成了南山区发展海洋产业的“充分必要条件”。南山区由此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

  去年,光明区、坪山区分别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144.93亿元、74.54亿元,居区内战新产业第三,仅次于新一代电子信息与绿色低碳产业。

  7月14日,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落地光明区。

  在此之前,光明区已有多个“全国首个”,包括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首个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院、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等。

  有统计显示,我国400多家生物制造企业中,近300家为初创企业。300多家企业近一半来自深圳,而光明区集聚了深圳近80%的生物制造初创企业。

  坪山区则早早将“创新药”与“智能车”“中国芯”并列为辖区三大主导产业。截至去年底,坪山区集聚了生物医药企业1143家,其中规上企业102家,生物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市1/4,已然是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

  “找准了产业集群,各区就要围绕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深圳市一级要起到指导作用,绘制全市的产业图谱,让各区在图谱中看清自己处在哪一位置,相比其他区有多大优势,两利相权取其重。”龚晓峰建议。